发布日期:2025-10-08 03:10点击次数:
最近央视放出了九三阅兵的一些新画面。里面有一架无人机,一眼就把我给吸引住了。它用的是嘉莱特进气道,长得特别不一样。这玩意儿叫“制空无人机”,听着就很猛。不是那种打打侦察、扔个炸弹的角色,它是正儿八经要上天打架的。
这飞机一看就是冲着高速去的。没尾巴,整个机身像一片大翅膀,一体成型。这种无尾飞翼结构现在算是高端货了。再加上那个嘉莱特进气道,可不是随便设计的。我以前在航展看过类似模型,讲解员说这种进气道能在超音速下还能稳稳地把空气送进发动机。普通进气道一到两倍音速就开始喘震,动力直接掉链子。但这个设计能让发动机一直吃得饱,跑得快。
关键是,它装的发动机,是涡扇-10C。跟歼-20用的一样。我在珠海航展的时候听一个退休飞行员聊过这事。他说:“你别看是无人机,只要心脏够强,战斗力就不会弱。”这话真没错。涡扇-10C推力大,带得动更重的机身和更多武器。这意味着它的载弹量和飞行距离,可能已经接近歼-10C了。比枭龙那种轻型战机强太多了。
而且我觉得,它以后大概率会换发动机。要么是带矢量喷口的涡扇-10,要么直接上涡扇-15。要是真上了矢量推力,那空中翻滚、急转弯、倒飞这些动作都能玩出来。无人机又没人坐着,不怕G力太大把人压晕。想怎么甩就怎么甩。上次我去南昌参加航空开放日,亲眼看见一架无人验证机做了9个G的机动,地面的人都惊了。这还是没开全力的状态。
它全身都做了隐身处理。雷达照上去,反射信号特别小。加上飞得快,来无影去无踪。敌人还没已经完成打击走了。这才是最吓人的地方。
但我认为,真正让它厉害的,不是发动机也不是外形。而是脑子。
它得靠人工智能做决定。
空战节奏太快了。几秒钟内就要判断敌机位置、威胁等级、要不要反击、怎么配合队友。这些都不能靠地面遥控。信号有延迟。必须自己会想。
就像下棋,不能每一步都等人指挥。
得有自己的“空战大脑”。
我在去年采访过一个参与无人机测试的技术员。他跟我说,他们现在训练AI打模拟空战,一天能打上万局。从一开始被老飞行员吊打,到现在反过来把人类按在地上摩擦。他说:“现在的AI,已经能在复杂干扰环境下识别目标,还能组织三四架无人机协同围攻。”
这可不是吹牛。是实打实在练。
所以这架无人机,不只是个飞行器。
它是未来战争的试验品。
可以当歼-20S的帮手,一块突防。
也能自己单飞,深入敌后盯半天。
速度快,看得远,打得准,还不会累。
美国那边也有“忠诚僚机”项目。但我看了资料,他们那几款飞机还在用传统布局,飞不到超音速。机动性差一截,智能程度也还在爬坡阶段。咱们这款,不管是隐身、速度、火力还是智能化,全都压一头。
我认为,第六代战斗机的标准,正在被我们重新定义。
以前大家说六代机要有通感互联、有人无人协同、高超音速能力。
但中国这款无人机已经把大部分要素集齐了。
隐身有了。
超音速巡航有了。
人工智能决策有了。
大内弹舱有了。
高机动性也有了。
它不只是一台机器。
它是信号。
告诉全世界,未来的天空,属于会思考的飞行器。
等AI模型再升级几次,这种无人机批量服役之后。
中国空军的打法,肯定要单纯靠飞行员个人技术决胜负。
而是体系对抗,智能集群作战。
一群无人机在天上自主分工,包围、诱敌、打击一气呵成。
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也许五年,最多十年。
我们就能看到真正的无人空战编队升空执行任务。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那次阅兵镜头里,那架静静滑过的黑色飞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