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澜起科技赴港上市,研发费用猛增,海外市场持续拓展

发布日期:2025-10-07 09:57点击次数:

澜起科技这名字一出来,估计不少人就会在脑海里转悠一遍半导体行业的“江湖旧事”吧。

怎么说呢,这家公司最近要去香港敲钟上市的消息,搅得圈里和圈外都挺热闹,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周末侃大山党”,一谈到今年港股的“扎堆潮”,澜起科技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大家八卦的焦点之一。

港股热了吗?感觉像集体玩跳房子,能过去的都想过去,哪怕鞋带没系好,气氛也得跟上。

但你要说为啥今年这么多企业乐意东渡上市,还真得细细琢磨。

有人说“上市就仨原因”,是不是你也听烦了?

话是这么说,但外行人听起来永远自带悬念,咱就沿着这锅底往下捞。

第一波,“大陆没法上市”,茶饮公司典型代表,A股看到都躲着“防割韭菜”,你拿古茗为例,放到内地那股风气准保乱。

第二波,甭管去哪上市,目的都一样,搞钱才是王道。

第三块,其实最有意思,今年港股热的主线在于海外扩张便利。

看得出来,中国这些有本事的企业,也不是只满足内需的小打小闹,他们早就梦想着全球跑马圈地。

都说中国经济外向型,这是铁律了,如果还只想在家门口挖掘金矿,那估计等金矿空了也找不到下一个富矿。

前阵子经济数据一出,大家心头也咯噔一下,8月份CPI跌了零点四个点,PPI直接2.9%的下探,食品价格甩了4.3%的降幅。

自家冰箱里的白菜鸡蛋便宜了,表面看是好事,其实很让人咬牙。

什么叫健康经济?温和通胀才是王道,降了太多没啥可高兴的。

数据讲多了没劲,反正谁都明白,出海毫无疑问对公司和国际物流能起到重要的推力。

物流板块上回我也只字片语聊过,很多朋友问我怎么选,老实说,三两句话真说不清,等有空再细扒一扒。

不过今天咱们主要聊澜起科技,别看这些内容我平时也说过不少,真要细剖,有些点还是藏得挺深。

澜起科技这个名字你要真在半导体圈里混过,肯定不会陌生。

不是吹,早年人家就美股上市过,可惜一场风波,把美股之路搅得七零八落。

最后搞了个私有化退市,低调回国,2019年赶上创业板“首批上市”的小高潮,上市当天直接冲破千亿市值大关。

亮眼不亮眼,你说呢?

科技公司最缺啥?钱。

新技术谁都想搞,但都是烧钱无底洞。

诡异的是,澜起科技账面可不是“余额宝穷户”,足足趴着84亿现金,债务压到6.4%的资产负债率。

仔细扒拉,这公司啥都好,就是“不借钱”。

短期借款一毛没有,长期借款也没有,欠点供应商款算是常规操作,债务干净得像刚高考完的学霸桌面,连科技圈都少见,别说整个A股圈。

现金流也充足,融资不急不躁,如果一定要冲上市这一波,很大概率目标就是海外扩张,换句话说,就是“全球大冒险”开挂了。

澜起科技海外已经有不错的局面,七成收入来自国际市场,这可不是ぬるぬる(糊弄)出来的,全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

你倒也不用把它想得太神秘,说白了,澜起的主业就是帮服务器“修高速公路”,让CPU和存储芯片的数据能够快马加鞭地往返,核心产品叫内存接口芯片。

这块领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是蛋糕诱人而竞争激烈。

如今谁都往AI蹭,游泳池快下饺子了。

大公司炒AI,市值几千亿,都能一天内股价跳30%,要啥理由?AI订单一来就“灵车漂移”。

AI吃饭靠啥?数据和算法。

数据越大越复杂,芯片效率越高公司越牛逼。

澜起就是踩中了这个节奏,数据传输需求暴涨,直接迎来业务增长的大红包。

但别小瞧技术门槛,干这行三家王者:澜起、日本瑞萨、美国Rambus。

国货之光,这词随便乱用可不行,毕竟市场份额砸下来,澜起直接拿了37%,行业龙头妥妥的。

今年毛利率一看,超过六成,行业排第二,仅次于海光。

不过现在增长势头这么猛,估摸着“榜一”指日可待。

关键是舍得下血本搞研发。

刚上市那几年,澜起的研发费用只有2.67亿,现在2024年已经飙到7.63亿,研发费用率杀到20%以上,每年还在增长。

砸钱不是乱烧,细分领域就是个“深坑”,砸得多,自然产出也可观。

从DDR4时代就开始卷了,一两年一代产品,到了DDR5又缩短到一年到一年半一代。

第三代产品出货量越来越高,第五代也交给客户测试了,速率能到8000MT/s,技术硬核到让人想给工程师点个赞。

这样分析下来,澜起算不算“优等生”?

但天上不会掉馅饼,风险也不是能忽略的。

公司的下游客户太集中,大客户依赖很明显——三大巨头:三星、SK海力士、美光。

澜起的大头收入其实也是这三家在“拉车”。

这种模式平时挺稳,但只要某家公司风吹草动,整个链条都得跟着抖。

解决思路?

只能转型,不然坐以待毙。

早在创业板上市那会儿,澜起就有点未雨绸缪,尝试进军AI算力芯片,用了募资也投进去了。

摸索了五年,去年还是果断收手,转头把重点又压在自身强项领域。

现在专攻PCIe芯片和CXL技术。

PCIe芯片用在GPU传输数据,优势是距离远速度快,对大模型训练特别友好。

遗憾的是,目前全球能做PCIe Retimer芯片的就两家:美国Astera Labs和澜起。

Astera Labs是老大,占了86%的市场。

澜起就得想尽办法“虎口夺食”,想抢海外份额,必须下狠手。

CXL又是近两年大热的新技术,主打高速互联,让CPU、内存、加速器之间沟通无障碍——再多设备也能像朋友圈一样随便“精准推送”。

澜起早几年就提前部署,今年已经推出CXL2.0,3.0也在送样阶段了。

科技行业变化快,谁都知道明天会不会来一个“黑天鹅”,但澜起选对了“细分领域创新”的方向,一步步拓展市场比什么都实际。

大公司总得找准赛道,不能一味上头乱冲。

你看他家,这几年产品迭代如同“赛博打怪升级”,研发队伍膨胀,产品线扩展很有章法,没走偏门,只是紧抓技术被动防御,不断加码攻势。

所以,澜起科技并不是简单的“割一波港股韭菜”,而是在谋划更大的棋局。

这种公司就像那个班里平时不说话,关键考试一出手就是状元的低调学霸,光环未必绚丽,但底蕴十足。

讲到底,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人,面对AI、云计算赛道的高速公路建设,谁能搭建最稳的桥梁谁就能成为新一代的流量枢纽。

澜起科技具备先发优势——技术、资金、海外市场布局都算有序推进,当然潜在风险也不是盖的,大客户依赖、外部市场波动,都摆在桌面上不容回避。

未来如何?

咱不是算命先生,也不做盲目的乐观派。

但以目前的发展路径看,澜起科技在半导体“出海流”的赛道上,有望继续强势闯关,甚至还会逼近国际行业的天花板。

这一波香港上市,是“融资扩张”+“品牌战略”双轮驱动,谁能笑到最后,市场给答案。

老话说,风起于青萍之末,潮水涌动也许是下一个爆发点。

说到最后,回头一看那些风风火火的上市潮和出海扩张,背后都是企业自我进化的必然结果。

技术不进步,市场不扩张,终归会被淘汰——不明真相吃瓜的外行可能只看到股价红绿跳动,其实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无数人的拼搏和选择。

澜起科技无债一身轻、研发不停涨、海外扩张布局稳妥,这些优点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未来谁能问鼎行业冠军?或许,就是从一堆“看起来不缺钱的科技公司”里走出来那个敢于创新、敢于全球开疆拓土的“真金公司”。

毕竟,竞争大戏才刚开局,观众还远远没有散场。

说到这里,你怎么看澜起科技的海外扩张和行业风险问题呢?

你更看好它未来哪个方向的突破?欢迎来评论区畅聊你的观点!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