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8 05:07点击次数:
俄国长期渴望在南部获取一个直抵海洋的出海口,尤其对能一步到位抵达印度洋的出海口梦寐以求。为此,沙俄时期便从多个方面展开过努力。
比如,与奥斯曼土耳其多次爆发大战,和伊朗恺加王朝也有过两次大战,还征服了中亚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甚至进军新疆,企图由此进入西藏,再抵达缅甸,最终进入印度洋。
俄国几乎把能想到的办法都尝试了一遍。到了苏联时期,见英国人撤离了印度,苏联又开始入侵阿富汗,妄图从阿富汗进入伊朗或巴基斯坦,进而抵达印度洋。
然而,这些途径都未能走通。唯一一次,苏联曾占领伊朗,差点就抵达波斯湾了,那是在二战期间。但苏联占领伊朗5年后,为何又匆忙撤军了呢?
二战期间,英苏共同瓜分伊朗
1921年,礼萨汗取代恺加王朝,建立了新伊朗,1925年,巴列维王朝成立。当时伊朗迫切希望摆脱英国的控制,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困境。
因此,礼萨汗与德国关系密切,在德国的帮助下,伊朗开始推进工业化进程。那时德国尚未走向极端,并未引起英国人的强烈反感。英国人最不满的是,礼萨汗在逐步剥夺英国人在伊朗的特权。
二战爆发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德国成为英国的敌人,英国人自然不能再允许伊朗与德国继续合作。毕竟一旦德国掌控了中东的石油资源,盟军将陷入绝境。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加入盟军阵营。苏联的任务是在陆地上拖住德军主力,但这需要外援物资的支持。
然而,苏联已无法直接从欧洲获得盟军的援助。于是,伊朗成为苏联获取盟军物资供应的理想之地。
为此,英美苏等国要求礼萨汗与德国断绝关系,驱逐所有德国工程师。但礼萨汗坚决拒绝了盟军的要求。
1941年8月,苏联和英国从南北两个方向围攻伊朗,仅用20天就攻入伊朗首都德黑兰。礼萨汗被迫退位,将王位传给儿子巴列维。
此后,伊朗形成了苏联占据北部、英国占据南部、中间部分由伊朗当局管理的格局。这意味着整个里海都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内。
承诺尊重主权,苏联却赖着不走
对苏联而言,这是进军波斯湾的绝佳机会,也是俄国历史上距离南部海洋最近的一次。因此,苏联不会轻易放弃这一机会。
尽管伊朗南部由英美管辖,但这并不妨碍苏联人进行遐想。苏联认为,只要打赢二战,趁着战乱,英美一旦撤军,苏军便可立即占领整个伊朗。
到那时,天下大乱,无人能管。占领的土地才是实实在在的,能帮助俄国在波斯湾获得出海口,即便被世人唾骂,苏联也觉得值得。
然而,巴列维时期的伊朗与盟军配合默契,为盟军取得二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3年11月,美英苏三巨头在德黑兰召开会议,承认了伊朗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并出台了《关于伊朗的宣言》,表示尊重伊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还将给予伊朗经济援助。
1945年6月,德国战败,美军率先撤离伊朗,希望英国和苏联也能给予伊朗独立主权。9月,亚洲战场结束,英国也撤离了伊朗。但此时,苏联却毫无撤军之意。
斯大林在等待机会,他盘算着,一旦美国和英国彻底撤离伊朗,苏联是否可以趁机占领整个伊朗。
若伊朗并入苏联版图,苏联的版图将趋于完美,各个方向都有出海口,还能掌握伊朗的大量油田,这简直是一举多得。伊朗面积达1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沙俄花几十年时间从中国抢夺的土地面积。若苏联真能实现这一目标,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是什么让苏联放弃了这个打算呢?
谁迫使苏联撤离伊朗
伊朗对苏联的诱惑实在太大,尤其是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苏联急需补充资源,伊朗正是最合适的选择。
而且,拿下伊朗是沙俄时期就想完成的大事,一旦成功,对俄国来说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所有俄国人都会铭记斯大林。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斯大林却选择了退让。1946年5月,苏联骂骂咧咧地撤离了伊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伊朗内部强烈反对苏联的占领。美国和英国撤军后,苏联却迟迟不走,这引发了伊朗民众一波又一波的反苏行动。
其次,欧美对苏联施加了巨大压力。苏联的行为在法理上站不住脚,尤其是美国,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逼迫苏联撤离伊朗。苏联迫于国际压力,只能选择撤军。
此外,苏联自身刚经历大战,损失惨重。若为伊朗再卷入另一场大战,对苏联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还有,伊朗给了苏联一些面子,将北部部分油田的开采权让给了苏联。苏联得到好处后,撤军也能向国人交代。
由此可见,苏联并非不想得到伊朗,而是受现实所迫。若欧美未对苏联施压,苏联或许真能实现这一目标。
即便撤军,苏联也未完全离开。他们在伊朗北部扶持了大量亲苏力量,即阿塞拜疆人和库尔德人的势力。只要这些力量能制衡巴列维王朝,苏联在伊朗就仍有影响力。
波斯湾,俄国人难以实现的梦想
沙俄时期,19世纪初曾与伊朗发生过两次俄伊战争,当时沙俄已攻至大不里士,再往前就可进入伊朗腹地。
因此,不能排除沙俄有灭掉伊朗恺加王朝的可能。但关键时刻,沙俄放弃了这个机会,仅割走了阿拉斯河以北的阿塞拜疆地区,便停止了对伊朗的进攻。
随后,英国人开始巡视波斯湾,并染指伊朗。俄国自此失去了触碰波斯湾的机会。
二战期间,苏联差点就能弥补先辈们的遗憾,但关键时刻,英美等国又拦住了苏联进入波斯湾的步伐。
离开容易,再回来几乎不可能。尤其是世界秩序逐渐正规化,要想开疆拓土,除非故意打破秩序、推倒重来。但又有谁愿意陪你玩这场游戏呢?#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