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乌军火箭炮群7·26猛轰俄军阵地,2小时倾泻500发,火线寸草不生

发布日期:2025-08-05 04:47点击次数:

乌军火箭炮群7·26猛轰俄军阵地,2小时倾泻500发,火线寸草不生

(一)

2025年7月26日凌晨,天还没亮,乌克兰东部的前线就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要知道,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炮击,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钢铁风暴”。乌军多个火箭炮单位,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几乎是同时发威,向对面的俄军防线砸过去超过500发火箭弹。

火力那叫一个密集。俄军的前沿阵地,几乎是瞬间就被火光和浓烟吞没,通讯中断,一片狼藉。

从战场传回的画面看,这已经不是为了消灭某个特定目标,更像是一次宣言,一次赤裸裸的武力炫耀。潜台词很清楚:这样的猛烈打击,我们还能来好几轮。

但问题是,打得这么热闹,家底从哪来?

(二)

坦率地说,乌克兰自己肯定没有这个家底。这一发发飞出去的火箭弹,烧掉的都是真金白银。

炮弹上都贴着北约的标签。比如德国援助的M270多管火箭系统,就在这次行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背后站着的,是一个越来越坐不住的德国。

一个强烈感觉,德国的角色变了。

几年前,那个因为援助几顶钢盔而被全世界看笑话的德国,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援乌抗俄的“大管家”,在北约内部嗓门最大,冲得最猛。

这还不够。根据最新情报,大量德军顾问已经以各种名义,出现在了乌军的指挥中枢里,手把手教乌军怎么操作这些先进装备。德国空军的弗伦丁少将,更是三天两头给乌军高层出主意,怂恿他们对俄罗斯本土的机场和军工厂,搞点更具破坏性的动作。

从“小媳妇”到“大管家”,这转变,有意思吧。

(三)

但这个“管家”不好当,这本账,越算越让人心惊。

7月26日的这500发火箭弹打得确实解气,但账单谁来买?最终还是德国的老百姓。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北约自己公布的。德国去年的军费开支就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12%,今年更是直接冲到了2.4%。这是个什么概念?冷战后头一回。

这些钱,本该用来给德国联邦国防军换换装备,加强本土防御。结果呢?大部分都变成了援助,变成了乌克兰前线这些一闪而过的消耗品。

更有门道的还在后头。

德国把自己现役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几乎是清仓一样地送到了乌克兰。自己的天空“裸奔”了,怎么办?好办,美国大哥的武器订单,早就准备好了。

前脚刚把自己的宝贝疙瘩送出去,后脚就得捏着鼻子,掏出25亿美元的天价,跟美国买一套全新的。

这一来一回的骚操作,谁是“冤大头”,谁在背后敲竹杠,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炮弹一响,黄金万两。但这黄金,流进的可是山姆大叔的口袋。

(四)

再看挨打的俄国人。

这次猛轰,确实把俄军前线打了个“熊样”,损失不小。这跟他们近来防空系统频频被端掉的窘境,算是一脉相承。面子上,那叫一个难看。

但是,俄国人虽然挨了打,可桌子还没掀。

面对北约的高科技装备,俄国人也在调整打法,准备自己的“后手”。根据英国智库的报告,普京早就把整个俄罗斯的经济,调成了战时模式。

军工厂三班倒,全力开动。别的不好说,“柳叶刀”这种自杀式无人机,日产量已经突破100架,据说还在朝着每天500架的目标狂奔。

俄国人的算盘也很清楚。你打你的高科技组合拳,我打我的消耗战。我用几万美元一架的无人机,去消耗你几百万美元一枚的防空导弹。这种不成比例的交换,看谁先被拖垮。

所以,7月26日的炮击,更像是给俄军高层提了个醒:必须加快用这种不对称的打法,把场子找回来。

(五)

最后,怎么看?还是粗浅三点吧。

第一,7月26日的这场猛烈炮击,是一个风向标。它标志着这场冲突的烈度,已经完全失控。北约已经从单纯的幕后输血,走向了“手把手下场指导”的新阶段。火线确实寸草不生,但大火烧掉的,是整个欧洲的安全感和未来。

第二,德国在这场戏里,看似风光。它急于摆脱二战后的各种束缚,渴望用金钱和武器,换一个欧洲“领导者”的名头。但这个名头的代价,是彻底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成了别人全球战略里,最卖力的一个“马前卒”。

第三,所以,别光盯着前线打得多热闹。每一次这样的饱和攻击,都是在消耗欧洲自己的元气。德国以为自己赢得了影响力,殊不知,它正走在一条最危险的道路上。7月26日飞向俄军阵地的那几百发炮弹,声音很响,但长远看,打掉的可能是欧洲大陆所剩无几的战略自主。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