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王皓对黄友政输球怒斥疯狂输出引热议,黄友政0-3不敌非洲选手阿鲁纳一轮游,王皓狠话是激励还是伤害球员心理

发布日期:2025-09-19 05:36点击次数:

王皓对黄友政输球疯狂输出,到底对不对?一场比赛结束,黄友政以0比3惨败给非洲的阿鲁纳,面对记者以及球迷的质疑,他的反应其实我觉得挺现实的。

比赛过程都很清楚,黄友政状态明显不在最佳。比赛一开始就炸裂,反击频频失误,节节败退,老实说那场面看得心里都着急。

但比赛结局后,王皓的表现让我跌破眼镜。现场情绪爆发,一句“不会赢还不会输?一点年轻人样子没有,晃晃悠悠不想打别打了!”就像火山喷发一样。

这话听着就是在“尿我一身泥”啊。有人说王皓这是“激励”,要让年轻人振作,但我看更像是情绪的宣泄。比赛不顺心,情绪失控,就把这锅甩出去。

官方数据其实不用多说。黄友政去年世青赛夺冠,还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国乒青年队的希望之星。比起去年闯入世乒赛16强,这次状态怎么会突然差到这个地步?全靠数据支撑:去年他的击球命中率稳定在约65%,而这场只剩不到50%,明显打滑。

再说他这些年走的路。16岁那年入选国家队,成为最年轻的队员之一。那年,2020年东京奥运会,他还以替补身份出场,表现还行。

现在这步子踩得乱七八糟,从外界观察,他的自信心明显受挫。比赛一出事,便一传十、十传百,网上各种揣测。更不要说那次王皓激烈点评,甚至有人觉得“是不是不是好好培养,是急着把他扔出来变政策焦点”。

其实细想,王皓的出发点肯定不是要伤自尊。他一贯是这样,“打硬仗”也算是奋不顾身,但也确实有点“有话直说”、不太会拿捏措辞的毛病。

不过问题在这里。能不能像他说的那样,用激烈的言辞唤醒这批年轻人?还是说,能不能不要让“吼”变成“狠狠地打击”?

挺奇怪的。你说一个运动员位于竞技的极限,挫败感会很大。你一句“别打了,晃悠悠的,别折腾了!”会不会让人更没信心?特别是在心理素质本来就不稳的情况下。

况且我们看看历史。像马龙年轻时也有过几次低潮,但他是自己慢慢调整,战术上找到突破口。而其他高手,都是在挫败中坚韧不拔。

可别忘了这场比赛,还关乎选手的未来。输了都能输没关系,弯弯绕绕学会成长。但这种“怒火攻心”的批评,真的能让黄友政更快走出来,还是把他推到更深的阴影里去?

我真觉得,王皓如果发火不是问题,但以那种口气、那样情绪来说,真的是“冲动”。气头上说的话,可能伤人也伤自己。

比赛后有人会说:“你看看,运动员还得经得起批评”。没错,可关键是怎么批?用什么心情批?光喊几句狠话,就能让人立马振作起来,单纯靠这个我是不相信的。

我倒觉得,现在的年轻运动员都挺脆弱的。心理压力大到不行,靠“拳头”批评,可能起到反效果。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是用一句狠话就能练出来的。

要是黄友政再难受到自尊心被踩碎的边缘,未来的信心说不定都没了。这次比赛的失利,其实是个警钟。不是说不让批评,是批多了,出了激情,也得有点“善意的提醒”。

再想想,王皓自己作为国家队的领军人物,也曾经历起伏。那会儿是不是也有人让他“多坚持一点”、“不要太软”?他今天的激烈,难免会让人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冲动”。

但运动里所谓的“激励”,通常是双刃剑。你没人喜欢被“训斥”长大的少年。这话听着像“教训”,但传出去后,可能变成“打击”。

到头来,我就想问,王皓是不是你真想激励这个孩子,还是只是在发泄自己的压力?如果真的是“用狠话驱动”,那完全可信。但如果只是情绪发泄,那就太不成熟了。

反正,这场比赛和这次“怒斥事件”,都值得我们多想一想。尤其是运动员的心态和要不要再多点耐心,别都靠一时的冲动。

你说,这样的“刺激”到底有没有用?还是只是让年轻人更难熬下去?这问题,留给看得懂的人自己琢磨吧。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