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75岁李宗仁看上27岁女护士,周总理:这里不是美国,必须明媒正娶

发布日期:2025-08-09 14:07点击次数:

“我的这一点,倒与蒋介石有几分相似。”据说,蒋介石每天凌晨4点钟起床,为了不惊动宋美龄,他总是拿着手电筒,光着脚去洗漱。这个故事,是75岁高龄的李宗仁讲给自己27岁的新婚妻子胡友松听的,讲着故事时,这位昔日叱咤风云的桂系大佬,正光着脚在地上走来走去。

胡友松娇嗔地取笑李宗仁:“真想不到,你们这些大人物竟是这样地关心女人,这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年逾古稀的李宗仁面对新娘子这一笑,反而有些木讷了,只得自嘲道:“自古英雄爱美人嘛!”

李宗仁与胡友松

李宗仁一生有三位夫人,她们是李秀文、郭德洁和胡友松。

李秀文,1891年生,广西临桂人,出身农家。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时才19岁,两人的婚姻是旧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前相互没见过面。李宗仁当时还在广西陆军小学学习军事,每逢休息日都要回家与新婚妻子团聚。李宗仁在军队中做到营长后,仍然带着李秀文在身边,直到生了儿子后,不方便带着孩子行军,才将母子俩送回老家。

等到李秀文带着儿子再见到李宗仁时,卧榻之上已有新人。郭德洁,1907年生于广西桂平,原名郭月仙,郭德洁是她与李宗仁结婚后改的名。月仙自幼聪慧过人,性格与一般女孩子皆有不同,上中学时就立志要做“出类拔萃的女人”。1924年,郭还在桂平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期间,被时任定桂军司令的李宗仁看上,郭也仰慕李的威名,正所谓英雄爱美人。18岁的郭德洁嫁于李宗仁后,一直陪伴在其身边,完全取代了李秀文,成为李宗仁的夫人。李宗仁征战南北,她一直追随陪伴,并频繁出入各种公众政治场合。

1948年4月,郭德洁全力帮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成功,荣登副总统夫人的高位,可谓志得意满。1949年底她随李宗仁寓居美国,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她起初不愿回国,但李宗仁回国意志坚决,又加上自己身患癌症,她不想死后葬身异国他乡。因此,她选择了和丈夫一道回国。回国后他们夫妇受到崇高的礼遇。

不幸的是,郭德洁在回国后忙于参观和会客,身体进一步恶化,1966年3月在家乡广西参观时病情恶化,安排专机返回北京救治仍未见效,于3月21日溘然长逝,享年60岁。郭德洁逝世后,李宗仁触目伤怀,不能自已。郭德洁的逝世,也让年过七旬的李宗仁变得有些孤单,在周总理和统战部的同志,以及老部下程思远的关照下,决定给他寻觅一个伴侣。

李宗仁与郭德洁

胡友松就在这时进入到了李宗仁的视野。

彼时的胡友松,是北京复兴医院的一名护士,但她的经历,远比看上去要复杂。对于童年,胡友松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百乐门”参加给前方战士募捐的活动。她母亲与朋友们在台上表演,她提着小篮在场里来回走动,每当观众投进来钱,她就点头微笑说谢谢,这一段,是胡友松印象里最快乐的美妙时光。

胡友松的母亲,是那个年代鼎鼎大名的影后胡蝶。关于胡蝶的“绯闻”很多,学者马君武用“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来讽刺少帅张学良,大特务沈醉在回忆文章里,将胡蝶跟戴笠的关系描述得绘声绘色。这些亦真亦假的传闻,对于一个电影明星来说,或许再正常不过了。

1939年,胡友松出生在旧中国的十里洋场———上海。幼年时的胡友松名叫胡若梅,那是母亲胡蝶为她起的名字,意思是希望女儿如梅花一般美丽坚强。因为是胡蝶的私生女,若梅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她也从来没有问过。

对于自己的童年,若梅最愿意提起的是各色的干妈———那些军官的太太们,若梅经常跟随她们混迹于五光十色的交际场。“我的干妈很多,一个星期去这儿,另一个星期又给我接到那儿,再一个星期又上南京了。她们凑在一起打牌啊,跳舞啊,我就在旁边这么一坐,看着。”可以看出,胡友松更愿意让人知道的,是她和同龄孩子相比,有更多的漂亮衣服,更多的机会坐高级小轿车,比他们见了更多的世面。而对于那些不快的记忆,她希望它们都被掩藏在自己那自豪骄傲的神情之下,永不被提起。

胡若梅其实没有家,尽管她不愿意承认。从小,她就住在酒店的长包房里,而她的母亲胡蝶忙于拍戏,两三个月才能回来见女儿一面。对于和母亲见面的记忆,胡友松的描述平淡而简洁:“突然间一睁眼妈妈回来了,就是这样,意外的感觉。”当若梅长到6岁时,不幸染上了湿疹,在医生的建议下,胡蝶委托军阀张宗昌的姨太太沈文芝,带着若梅到气候相对干燥的北京定居。

由于胡蝶的特殊身份,即使是偶尔去北京探望女儿,也总是来去匆匆,对于这一切,若梅早就习以为常。但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她的母亲会抛下她远走他乡,直到母亲去世,母女二人都没有再见面。

胡友松

中学毕业后,胡若梅考入一所医专,毕业后被分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后又调入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胡友松曾回忆,在这里!她有了初恋情人——一名五官科医生。在胡友松的描述中,这位医生也是上海人,五官长得很标致。但他们的感情遭到了医院领导的极力反对,理由是两个上海来的小资产阶级在一起不合适。

于是,这对恋人不得不分手。胡友松说:“当时,我发誓永远也不结婚了。”这时是1960年,胡蝶在亚洲影展凭借影片《后门》封后。而因与蒋介石积怨重重而一直寓居美国的李宗仁,也正通过秘书程思远开始与大陆秘密接触。

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斡旋下,多年旅居美国的李宗仁返回了祖国,此时,胡若梅已经更名为胡友松,她希望自己像松树一样坚强挺拔。正在通县医疗队劳动的胡友松第一次听到了李宗仁的名字。

1966年6月的一天,胡友松的一位朋友张成仁找到她,问她想不想换一份工作,早就对护理工作心生厌倦的胡友松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并应张成仁的要求,给了他一张自己的近照。

张成仁是上海很有名气的记者,同时也是一位翻译家,胡友松在一次舞会上与他相识,之后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张成仁偶然碰到了老朋友程思远,两个人渐渐谈到了回国以后的李宗仁。程思远说李宗仁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一个人生活很不便,情绪也十分低沉。张成仁不解地问是怎么一回事,程思远说是由于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在跟着他回国后,不幸患乳腺癌去世了,李宗仁感到很孤独,也很苦闷。作为跟随李宗仁多年的老部下,程思远最了解他,想私下先物色一下,给李宗仁找个伴儿,来照顾他晚年的生活。张成仁就推荐了胡友松,说是非常合适。

李宗仁看过胡友松的照片后,很是喜欢,他本打算找一个贴身保健护士,但周总理却很慎重,批示说新中国和美国不一样,没有私人秘书;护理工作有上下班制度,下班后,护理人员要回家休息。李先生要是喜欢,就要明媒正娶。

几天后,胡友松在张成仁跟程思远的带领下,进入到了李宗仁的住处。在初次见面中,尽管李宗仁的广西口音很难听懂,但几十年军旅生涯累积的丰富人生经历,在饭桌上谈起来,还是让27岁的胡友松钦佩不已。谈到对李宗仁的初印象,胡友松多年后仍非常深刻:

“我从他的言谈举止之中,明显地看出来他有常人所不可能具备的独特个性,显示出一副威武的将军气概。我心里想,大人物毕竟是大人物,尽管他外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只要一和他接触,那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就会不自觉地扑面而来。

我亲眼见到的李宗仁,虽然已经是75岁的老人,但外表气色很不错,腰不弯,背不驼,说话声音很响亮。这个大人物虽然不是我在电影和图书中看到和想象当中的那种浓眉大眼、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但浑身上下却不经意地展示出一种凛然正气的军人气质,同时又不失儒雅和善。”

李宗仁并没有马上表明心迹,而是问胡友松愿不愿意做文秘工作,月薪100元,这对于早已厌倦护士工作的胡友松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在饭桌上,李宗仁还给了胡友松一个大红包,说是当做初次见面的见面礼,红包里足足有300元钱。

一个星期后,胡友松再次被请到了李公馆。李宗仁带着她熟悉了公馆的环境,问了很多关于她的情况,并表示希望她来当机要秘书,能尽快开始工作,并且为了工作方便,需要住到公馆里。对于这些,胡友松并没有多想,很快就答应下来。

接着,李宗仁又问了胡友松的年龄, 有没有男朋友什么的, 她也就直截了当地表态说, 自己到这里工作是心甘情愿的,住在这里也没有意见, 虽然现在还没有合适的对象,但将来总会遇到的, 终归要正常地恋爱结婚。

李宗仁明显地愣了 一下,他赶紧掩饰住失态表情, 然后装作很自然的样子对胡友松说, 那是当然的喽,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嘛。 就在这时, 李宗仁突然做出了 一个让人始料不及的动作, 他突然上前一步, 用两个手臂抱住胡友松, 就在她的脸上亲了 一口。 胡友松本能地慌忙躲开, 又吓又羞一下子涨红了 整个脸, 但她下意识认为,这是因为李宗仁在美国住得太久,学到的西方礼仪,也就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的了,马上就回到了常态。

就在第二次见面后, 李宗仁亲自用专给他配用的红旗车, 把胡友松直接送回了医院宿舍。 在胡友松下车回头向李宗仁礼貌地告辞时, 她看见李宗仁笑眯眯地冲自己挥着手。 后来, 程思远的夫人石泓告诉胡友松:“德公那天特别高兴,在我们面前一直夸你好。 ”

正式到李宗仁处工作时,胡友松的职位由机要秘书变成了保健秘书。一段时间后,李宗仁对胡友松说了一句叫她多年后想起来都心惊胆战的话:“小胡姑娘, 你能不能跟我结婚? ”李宗仁告诉她,他们两人的事已经向周总理作了汇报,总理说只要她同意,就让他们名正言顺正式办理结婚手续。这事对于一个27岁尚未结婚的女孩子来说,属实有些太突然了,但胡友松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表示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考虑一下。

尽管是白发配红颜,但胡友松很快同意了这桩婚事。说起此事,胡友松的坦率令人惊讶:“只要跟李宗仁结婚,我的一切都改变了,医院不用去了,生活条件变了,我可以彻底地走出那个老太婆(干妈)的家了。”

1966年7月26日,27岁的胡友松与75岁的李宗仁在北京的“李宗仁公馆”举行了婚礼。结婚晚宴规模不大,参加的只是李宗仁的一些老部下和几个民主人士。

李宗仁与胡友松

婚礼以后,李宗仁和胡友松被安排到北戴河休养。从这个陌生的地方,这对老夫少妻开始了他们的婚姻生活。在那样国家动荡的时局下,和这样的一位特殊身份的人物一起生活,胡友松的复杂心态可想而知。但是,说起和丈夫相处的细节,依然可以感到胡友松从这段婚姻中获得的温暖,哪怕这些温暖带来的感动只是在一瞬间。

李宗仁自从与胡友松结婚后,精神似乎比以前焕发 了很多。他对年轻貌美的妻子疼爱有加,每天吃饭,他总是先征求胡友松的意见,问她喜欢吃什么,再安排厨房做什么。胡友松从北戴河度假回来后受凉肚子疼,到医院去做检查,医生说肚子里有蛔虫,处方开了4两南瓜子。回家后,李宗仁亲自帮她嗑,看着她吃。当天晚上,胡友松躺在床上,李宗仁就边讲故事给她听,边为她嗑瓜子,听着听着胡友松不知不觉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胡友松一觉醒来,发现李宗仁仍未起床,她感到十分奇怪,因为李宗仁平时就有早起的习惯。突然她看见桌上的果盘里盛满了嗑好的南瓜子。原来,胡友松睡着后,李宗仁一直为她嗑完南瓜子后才休息。

面对丈夫的体贴,胡友松哭了。“我真是找到一个知己了,那么疼我的人。我真的要死心塌地跟他过日子,我要好好照顾他。”从未体味到家庭温暖的胡友松,被李宗仁的细心和关爱融化了。

然而好景不长,1968年8月,李宗仁被确诊为直肠癌,虽然经过手术后已经完全切除,但多年的肺气肿又复发,心脏也出现了衰竭。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这位曾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生命走到了尽头,享年78岁。

临终前,李宗仁看着身边的胡友松老泪纵痕,“我是个军人,我这一生只流过两次泪,一次是我的母亲去世,再一次就是今天。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啊!你还年轻,往后的日子还很多,你的脾气不好,今后一定要改一改,凡事要忍耐一些。”

李宗仁逝世后,胡友松在周总理的关照下,安稳的度过了一段动荡的岁月。上世纪80年代初,胡友松又结了一次婚,但这次婚姻并不幸福,她很快又离了婚。 1998年4月,她欣然接受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的邀请,到台儿庄定居,并出任李宗仁史料馆名誉馆长。

周总理说过, 李宗仁一生做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回国, 一件是台儿庄战役。 而胡友松认为她这一生也是做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与李宗仁结婚, 一件就是继承李宗仁的遗志, 定居台儿庄。 用她自 己的话说这是她人生两大最有意义的选择。

胡友松

1989年, 生母胡蝶在加拿大病逝。 几年后, 胡友松才在北京得知生母去世的消息。 她不知道母亲老年的样子, 她更不知道,在母亲离开的那一刻, 心里是否想起了她, 这个远在祖国的女儿。

胡友松于1995年在北京广济寺皈依佛门, 法号妙惠居士。 她一生简朴,没有后人。2009年1月25日,胡友松在德州庆云县名剎金山寺,以妙惠居士的身份安然圆寂。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