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4 00:43点击次数:
九旬老兵刘德玉站在阳信二中的讲台上,精神矍铄,声音洪亮。
他穿着一身旧军装,胸前挂满了勋章,每一枚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血与火的故事。
台下的学生们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生怕错过一个字。
刘老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那时候,我们只有一个信念:保家卫国。”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每一句话都像锤子一样敲在学生们的心上。
刘德玉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今年已经九十岁了。
他经历过枪林弹雨,也见证过战友的牺牲。
他讲起在冰天雪地里坚守阵地的日子,讲起如何在敌人的炮火下冲锋陷阵。
台下的学生们听得入神,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位学生悄悄抹了抹眼角,低声对同桌说:“我从来没想过,和平是这么来之不易。”刘老的故事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们对历史的认知,也让他们对英雄有了更深的敬意。
校长魏丙利在报告会开始前发表了简短的致辞。
他提到,八十年前的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他鼓励学生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生活。
他的话掷地有声,仿佛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点燃了一盏明灯。
魏校长还特别强调,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他希望学生们能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报告会上,阳信县委宣传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和县关心下一代教育发展中心共同向学校捐赠了一批红色经典书籍。
这些书籍涵盖了党史、国史以及许多革命英雄的故事,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一位老师翻看着新书,感慨道:“这些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精神的传承。”学生们也纷纷表示,要好好阅读这些书籍,深入了解那段历史。
刘德玉的讲述是整场报告会的高潮。
他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战斗经历,还讲了许多战友的故事。
他提到一位战友在战场上牺牲前,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一定要守住阵地,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刘老的声音有些哽咽,台下的学生们也红了眼眶。
一位学生举手提问:“刘爷爷,您当时害怕吗?”刘老笑了笑,拍了拍学生的肩膀:“害怕?当然害怕。但一想到身后是祖国和亲人,我们就有了勇气。”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学生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
县委党史研究中心方志室的王赢莹也借助丰富的地方史料,为师生们深入讲解了阳信本地的红色历史与革命故事。
她提到,阳信曾是革命的热土,许多英雄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她的讲解生动有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看到了家乡在历史长河中的光辉篇章。
一位学生感慨道:“原来我们阳信也有这么多英雄,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
报告会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围在刘德玉身边,争相与他合影留念。
一位学生递上一束鲜花,激动地说:“刘爷爷,您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刘老接过鲜花,微笑着拍了拍学生的肩膀:“未来的中国,靠的是你们。”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一位老师在旁边感慨道:“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历史,更让他们懂得了责任和担当。”
这场报告会不仅是一堂深刻的历史课,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与国防教育课。
它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极大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与历史使命感。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活动让我明白,我们不仅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要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另一位学生则表示,自己将来要报考军校,像刘爷爷一样保家卫国。
刘德玉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
他的精神,如同一颗种子,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阳信二中的这场报告会,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历史,更让他们懂得了责任和担当。
未来的中国,需要这样的年轻人,需要他们传承红色精神,肩负起时代责任。
报告会结束后,刘德玉被学生们簇拥着走出礼堂。
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他坚毅的神情。
他回头看了看那些年轻的面孔,眼中满是欣慰。
他知道,这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
他相信,只要他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本文专心致志地去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不会涉及到任何违法违规的内容。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发生,就赶紧联系我们,一起商量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