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8 11:10点击次数:
买方大佬凌鹏和卖方分析师的这一场“理论大战”,绝对堪称股圈的一场小型“宫斗剧”。起因还得从凌鹏公开叫板中际旭创的市场预测说起。在这位曾获三次《新财富》第一名的前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师看来,预测公司2027年净利润超过250亿元的这种说法实在有点“不靠谱”。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预测完全是基于产能投放和“不降价”的假设,用Excel拉公式简单推出来的,难免有草率之嫌。
话音刚落,卖方分析师们就不乐意了——尤其是国盛证券,直接对凌鹏的质疑来了个硬核回怼。国盛通信团队不仅表明了自己对公司前景的“百分百信心”,还给出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利润预测:2025到2027年的净利润逐年飙升至95.1亿元、154.9亿元,最终来到198.2亿元——还不忘附带自家计算的估值合理性,PE一路降低到22.8倍,维持“买入”评级。而队内一位新手分析师更是语气轻飘飘地来了一句,“买你的白酒去吧,老登”。这句话直接把这场专业辩论变成了股圈幽默网络文学现象。
不仅国盛证券信心满满,其他券商也没甘心站在旁边当吃瓜群众。东吴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开源证券、东北证券纷纷亮出预测结果,虽各家数值略微不同,但都无一例外乐观。其中东北证券高调站位:直接预测2027年净利润高达236.04亿元。看得出来,卖方分析师对这家公司未来“三年爆发”的前景信心能点亮一整栋楼。
但凌鹏对这些预测的“雕虫小技”心知肚明——甚至可以说是点破其中玩法的老油条。他指出这几家券商的算法很直接,就是拿现有利润率套产能基本假设,然后按线性增长画出一个增长图。这么操作的话,哪怕利润飞到天上,似乎也看上去合情合理。但问题是:市场接受能力还有供需平衡,这些艰难问题应该怎么应对呢?几年不降价的前提又有何保障?一句话点透:理论虽然无敌,但实践真的够离谱。
这个分歧,其实背后更多是买方和卖方角色定位的差异。买方,比如像凌鹏这样的私募基金经理,要真金白银实打实地抄作业,市场有风险,亏损需自担。而卖方,诸如券商分析师,只要说得够嗨够诱人,让买方买单,他们就能美滋滋收佣金。卖方分析师写报告的套路,他一清二楚:乐观数据堆成山,目标股价往天上飘,哪怕最后没实现目标也没人找他们算账。这局里,最傻的还得是对理论深信不疑的普通散户。
事实证明,这种司空见惯的分析报告预测往往“雷声大雨点小”。且不说中际旭创的年复合增长高至52%-65.9%究竟存不存在基础支撑,就连过去的案例也屡次撞车。凌鹏回忆2018年时深圳某公司曾高调预测营收太空飞升,结果几年后,数据增长只堪堪摸到门槛,谁还记得当初的豪言壮语呢?不过有趣的是,每逢“高成长预期”,股价总能借着消息狂欢一波。这种现象不仅公司自身把控不力,市场“股性”也在无脑吃瓜中裹挟着普通散户陷入盲目跟风。
不过,吃瓜归吃瓜,投资当真不能只听“好消息”。记者报道过的不少退市企业,在公告前股东人数还出现激增,有些散户幻想抄底,甚至不愿面对退市风险的事实,最后颗粒无收。即便是这样“脑补式投资”,不少还认为股价和业绩关系不大,这种心态堪比赌桌押大小,毫无别的实质逻辑。
股圈再热闹,冷静的投资心理更重要。凌鹏这次“挑刺”的本质,并不是纯粹为了和卖方较劲,而是提醒所有人——面对市场片面唱多,得保持点清醒。眼下股市的生态总是“预测刺激涨、事后且没谱”,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追涨杀跌背后充满隐患。问题来了:老板们拍脑袋的预期,你真的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