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看美国为何突然对以色列翻脸,特朗普划红线警告

发布日期:2025-10-09 15:00点击次数:

内塔尼亚胡的专机在飞往纽约联合国大会的途中,突然改变了航线,刻意绕开法国和西班牙领空,多飞了600公里。 这一反常举动背后,是西班牙军舰已驶入地中海为加沙救援船护航,法国则带头推动欧盟对以色列的武器禁运。

曾经在国际场合昂首阔步的以色列总理,如今连领空都不敢轻易穿越。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面对记者关于约旦河西岸的追问,直接甩出一句:“不会允许以色列吞并,这事没商量! ”当被问及是否与内塔尼亚胡协商时,他毫不客气地反问:“我需要他同意吗? ”这一场景让许多观察家意识到,美以关系可能正在经历几十年未有的变局。

特朗普的“背叛”:从盟友到筹码

2025年5月,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首次中东行,罕见地跳过以色列,直奔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

三国豪掷3.2万亿美元投资承诺,换来了美国政策的急剧转向:取消对叙利亚制裁、与胡塞武装停火、甚至直接与哈马斯谈判人质释放。 这些举动无一不戳中以色列的痛点。

尤其让内塔尼亚胡政府措手不及的是,美国在这些关键决策上完全绕开了以色列。 以军空袭也门胡塞武装的同日,特朗普宣布与胡塞停火;

以色列计划重新占领加沙时,美方以限制军援施压。 这种公开“唱反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美以协作模式。

红线划给谁看? 阿拉伯国家的联合施压

特朗普划红线的底气,部分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空前团结。 沙特明确告知白宫:若以色列吞并西岸,将退出《亚伯拉罕协议》;

阿联酋也将此列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更关键的是,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后,海湾国家加速推进“联合防务”,埃及提议组建“阿拉伯版北约”,甚至伊朗和土耳其也罕见呼应。

这些动向触动了美国的战略神经。 当盟友开始集体“防务脱美”,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影响力面临直接挑战。

特朗普不得不权衡:是继续纵容以色列的极端政策,还是保住海湾国家带来的巨额投资和地缘支点?

内塔尼亚胡的困兽之斗:极右翼绑架与国际围剿

内塔尼亚胡的困境在于,其执政联盟依赖极右翼政党支持。 这些势力将吞并西岸视作核心目标,甚至威胁“若停火就推翻政府”。

与此同时,以色列的激进行动正引发连锁反应:西班牙军舰护航加沙救援船队,巴西总统卢拉在联大指控以色列“实施种族灭绝”,智利总统博里奇更直接呼吁审判内塔尼亚胡。

联合国报告指出,以色列仍在持续推进耶路撒冷东部E1区定居点建设。 一旦完成,约旦河西岸将被割裂,巴勒斯坦领土完整性彻底瓦解。

这种既成事实策略,显然是对特朗普红线的试探。

美国的选择:利益优先与霸权护持

特朗普的转变根本上是“美国优先”的再演绎。 他需要海湾资本拉动美国经济,需要中东外交突破提振低迷的民调(执政百日支持率创80年新低)。

而以色列无法提供同等量级的即时利益,反而因其军事行动不断给美国制造外交麻烦。

但美国的“约束”仍显暧昧。 尽管划下红线,美国却继续推进对以色列60亿美元军售;口头反对吞并西岸,却未提出具体制裁措施。

想安抚国际舆论,又不愿彻底失去以色列战略支点的矛盾心态。

这种平衡术背后,是美国既中东棋局重构:谁还在乎巴勒斯坦?

当下的博弈中,巴勒斯坦人的命运似乎仍是筹码。 特朗普宣称“接近达成加沙协议”,但细节模糊;阿拉伯国家虽联合施压,却未提出具体保障巴勒斯坦建国的方案。

而以色列趁机强化对加沙费城走廊的控制,以“安全需求”之名实施长期封锁。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因强硬对以政策收获国际赞誉,法国推动欧盟制裁以色列,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些举动在舆论场掀起波澜,但能否转化为对巴勒斯坦实质性的保护,仍取决于大国间的权力交易。

这场由一条红线引发的博弈,暴露了中东秩序重构的残酷逻辑: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的较量,不过是新棋盘上的又一回合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