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1 01:14点击次数:
2025年9月,周一上午,加沙里头天气闷得发慌。努塞拉特那地方,中部全是废墟,尘土飞扬。一个巴勒斯坦作家蹲在断墙下,瞅着手机。她在找信号,来来回回试了四五回,心里其实没啥指望。加沙这地儿,通讯是稀罕物,好几次断过网,炸弹炸了她家三回,连门框都找不着。
说实话,她全家都逃了十多趟,眼前哪哪都是烂砖头。不是丢衣服,就是丢安稳。耳边有时只有风声,一点人气都没有。你说,这场景,谁能扛?我琢磨着,楼下修水管那老王都得直喘气。
但怪就怪在,突然手机那绿灯亮了,网络接上罢了。信息一下子冲进来,都是意大利发过来的。照片,视频,还有语音,弹窗跳得比兔子都快。她点开一个视频——画面里人多得扎眼,全在罗马街头举着巴勒斯坦旗,喊着自由。不远处还挂着横幅,那字大得晃眼“停止战争”“解放巴勒斯坦”。有个小伙子脸憋红了头,喊得跟炸雷似的。
说句心里话,这作家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声势。意大利全国动起来,独立工会领头,来一把24小时大罢工。七十来个城市的老百姓都跟着,使劲儿凑。目的呢,一条让加沙别再死人。意大利这地方,既不多穆斯林,也不多阿拉伯人。政府还偏偏不承认巴勒斯坦,老是支持以色列。可老百姓是老百姓,看不顺眼就上街。
这事儿,说出来叫人佩服。离得老远,文化也不搭界,他们还是站出来了。作家随手把那声援视频又传回给隔壁阿姨。不瞒你讲,大家窝在废墟里,捱饿忍炸,精气神早丢一半。碰见这种场景,居然还能乐一乐。原来外边世界真没忘了他们,心里一点火苗又蹿起来。
这周里,加沙本地人又挂念起“坚忍舰队”。这舱船说是要来支援,加沙人拽着网线,连连刷新闻。意大利政府那边不干,偏给五十个本国公民加压力,让他们别上船。可大多数人拉倒吧,不服软,硬上。一脚迈得特别坚决。加沙人见到信号没断,抓紧和船上的记者聊两句。意大利那记者说了许多鼓劲话,作家听着心里就踏实了不是一个人在扛,说得跟邻居借鸡蛋似的,亲近。
你可别以为,意大利的事停在抗议和派船这两步。六月那会儿,作家刚写完一篇文章,意大利的彼得罗和萨拉,还有个叫法迪的巴勒斯坦伙计,看见了。三人主动来联系。这作家原想着,他们不过是帮转转文章,没啥别的。谁成想,这帮人比亲戚还上心。不但帮扩散,还老问她和家里怎么样,隔三差五就发问候。几句话搁在心头,有劲儿。
到了八月,这几个朋友协作下,作家的故事还登上了《宣言报》。这一下,全意大利都更有数了。人们不光知道加沙苦,还知道坚挺。废墟里的人没放弃,精神头比牛都足。
以前一说起意大利,脑子里顶多是旅游风景啥的。至于人嘛,听说脾气挺好。现在不一样,作家亲眼见识了一把。意大利人硬是给巴勒斯坦撑腰。哪怕政府拦着,民间照样上街、帮忙、冒着舆论压力勇敢登船。这么一来,巴勒斯坦的事就从海外新闻变成了大家伙的心事。
她抬头说,希望以后多点国家能这样。加沙人不光想让世人瞧见苦,更盼着得到关怀。活下来,也要活得有尊严、有权利。那些意大利老百姓,帮过忙的,都让她想送个谢谢。外部的支持,等于给加沙带来希望。别的消息不管,能让废墟里的人笑一笑,这就值了。
最妙的一点,是这份团结能跨过国界、文化,两地隔千里,生活习惯全不是一路。可一心向着和平,一心疼弱者,大家又都能走近点儿。加沙人在手机屏幕里收的不只是照片,更像有谁拍着肩膀喊一声你不是一个人。
要是真能多几个国家像意大利这么干,指不定这仗早就收场了,大家也不用一天天逃窜。归根结底,这世界什么都难说,可有一条最扎心别让受苦的人孤单。有家难回,有命难保,可有了这些鼓励,心里总多一份坚挺。
意大利人这一波操作,忒让人服气。哪怕只是一句安慰一句号角,都能让废墟下的人多撑一天。您瞅瞅,说到底——这样的团结,能不能再多点?